欢迎您访问顺德容桂杨绍雄中医诊所!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常见病症 >>消化系统疾病

联系我们Contact Us

顺德容桂杨绍雄中医诊所

电 话:0757-26612903

手 机:180 2768 0352

网 址:www.shaohe-medical.com

地 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乐华西路丽翠苑二座18-20号铺

肠炎

2023-08-24 21:41:03
详细介绍:

一、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 是一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二者具有许多共同的临床特征,如均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等,故统称为IBD。IBD 可见于任何年龄。IBD 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在我国近十余年来就诊人数星逐步增加趋势,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一)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又称为局限性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主要侵犯消化道的全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其次为结肠、回肠近端和空肠等处。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部肿块、肠溃疡穿孔、肠瘘形成及肠梗阻,还可出现肠外免疫性疾病,如游走性多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本病呈慢性经过,经治疗后可缓解,但常复发。本病与肠结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常甚难鉴别。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至今不明。近年发现本病常伴有免疫异常。在患者的血液中可测到抗结肠抗体。在病变部位用免疫荧光和酶标方法证明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2. 病理变化 肉眼观,病变呈节段性,由正常黏膜分隔,故又称为局限性肠炎。病变处肠壁变厚、变硬,肠黏膜高度水肿。皱嬖块状增厚呈铺路石样(鹅卵石样)改变,黏膜面有纵行溃疡并进而发展为裂隙,重者可引起肠穿孔及瘘管形成。病变肠管常因纤维化而狭窄并易与邻近肠管或肠壁粘连。
肠壁可黏合成团,与回盲部增殖型结核很相似。
       镜下,病变复杂多样,裂隙状遗疡表面被覆坏死组织,其下肠壁各层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与浆细胞浸润,称为透壁性炎症,可见淋巴组织增生并有淋巴滤泡形成,约半数以上病例出现结核样肉芽肿,但无干酪样坏死改变。肠黏膜下层增厚、水肿,其中有多数扩张的淋巴管。
     (二)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本病也常伴肠外兔疫性疾病,如游走性多关节炎、葡萄膜炎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临床上有腹痛、腹泻和血性黏液便等症状。
      1.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现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但机制不清楚。
      2. 病理变化 肉眼观,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可累及结肠各段,偶尔见于回肠。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可表现为多发性糜烂或表浅小溃疡并可累及黏膜下层。病变进一步发展,肠黏膜可出现大片坏死并形成大的溃疡。残存的肠黏膜充血、水肿并增生形成息肉样外观,称假息肉。假息肉细长,其蒂与体无明显区别。
       镜下,固有膜内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继而有广泛遗荡形成,可见隐窝炎及隐窝脓肿。溃疡底部有时可见急性血管炎,血管壁星纤维素样坏死。遗疡边缘假息肉形成处的肠黏膜上皮可见有异型增生,提示有癌变的可能。晚期病变区肠壁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3. 并发症 本病除可引起结肠周围脓肿、腹膜炎外,尚可合并肠癌,且一般为多发性肠癌。癌变率取决于病程长短及病变范围。一般病变仅限于左侧结肠,癌变率低,而全结肠均有病变者,癌变率较高。病程达20年者癌变风险增加到12%~15%,30年者增加到50%。此外,在暴发型病例,结肠可因中毒丧失蠕动功能而发生麻痹性扩张,故有急性中毒性巨结肠之称。


       二、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简称坏死性肠炎,是以小肠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儿科急症。常发生于婴儿,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发热、呕吐和腹泻等,重者常引起休克致死。
       1.病因和发病机制 至今不明。有较多的报道提出,本病是一种非特异性感染如细菌、病毒或其分解产物所引起激烈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此外,有学者在本病患者肠腔中发现一种可产生剧烈毒素的F型厌气菌,其B毒素具有强烈的溶血、致组织坏死作用。但此种细菌的病因作用尚待进一步证实。
       2. 病理变化 病变常呈节段性分布,以空肠及回肠最为多见且严重。病变肠壁增厚,黏膜肿胀,广泛出血、坏死。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常继发溃疡形成,溃疡深者可引起肠穿孔。黏膜下层亦可见严重水肿及炎细胞浸润,肌层平滑肌纤维断裂并可发生坏死。


       三、菌群失调性肠炎
       菌群失调性肠炎又称为抗生素性肠炎,多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可见于各年龄阶段。病变可发生于各段肠道,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渗出、黏膜坏死,假膜形成。

0
上一篇:肝炎
下一篇: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