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顺德容桂杨绍雄中医诊所!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常见病症 >>消化系统疾病

联系我们Contact Us

顺德容桂杨绍雄中医诊所

电 话:0757-26612903

手 机:180 2768 0352

网 址:www.shaohe-medical.com

地 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乐华西路丽翠苑二座18-20号铺

胃炎

2023-08-24 21:40:30
详细介绍:

胃炎 

       是指胃黏膜的炎性病变,系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及特碟类型的胃炎。急性胃炎常有明确的病因,慢性胃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一、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常由理化因素及病原生物感染引起,常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急性刺激性胃炎  又称单纯性胃炎。多因暴饮暴食、食用过热或刺激性食品以及烈性酒所致。病变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有黏液附着,或可见糜烂。
        2. 急性出血性胃炎  多因某些非备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的服用或过度饮酒引起。创伤及手术等引起的应激反应也可诱发本病。病变表现为胃黏膜急性出血合并轻度糜烂,或多发性应激性浅表溃疡形成。
        3. 急性感染性胃炎  少见,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大肠杆菌等化脓菌经血道(如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时)或胃外伤直接感染所致,可表现力急性蜂窗织炎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是胃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发病率高。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①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微弯曲棒状革兰阴性杆菌,常见于胃黏膜表面或胃小凹内,但不侵人黏膜层固有腺体内。幽门螺杆菌可分泌尿素酶、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及细胞空泡毒素等物质而致病;②长期慢性刺激,如长期饮酒、吸烟、滥用水杨酸类药物、喜食热烫及刺激性食物,以及急性胃炎反复发作等;③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黏膜屏障的破坏;④自身免疫性损伤。
       2. 类型及病理变化 慢性胃炎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包括5项组织学变化,即Hp、慢性炎症改变、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生。根据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类。
      (1)非萎缩性胃炎即慢性浅表性胃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胃炎,是胃黏膜最常见的病变之一,国内胃镜检出率高达20%~40%,以胃窦部为常见。病变呈多灶性或弥漫性。肉眼观察(胃镜检查),病变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呈淡红色、可伴有点状出血和糜烂,表面可有灰黄或灰白色黏液性渗出物覆盖。镜下,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浅层固有膜内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但腺体保持完整,无萎缩性改变。严重者炎症可累及黏膜深层。
      结局:大多经治疗或合理饮食而痊愈。少数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本病以胃黏膜萎缩变薄。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并伴有肠上皮化生。固有层内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特点。本型胃炎的病因较复杂,部分可能与吸烟,酗酒或用药不当有关;部分由非萎缩性胃炎迁延发展而来;还有部分属自身免疫病。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佳、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根据发新是否与自身免疫有关以及是否伴有恶性贪血,将本型胃炎分为A、B两型。我国患者多属于B型。两型胃黏膜病变基本类似。肉眼观察(胃镜检查):胃黏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色或灰绿色,黏膜层变薄,皱襞变浅甚至消失,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见。偶有出血及糜烂。

       镜下病变特点:①病变区胃黏膜变薄,腺体变小,数目减少,胃小凹变浅,并可有囊性扩张;②固有层内有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病程长的病例可形成淋巴滤泡;③胃黏膜内可见纤维组织增生;④常出现腺上皮化生。可表现为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但以肠上皮化生为常见。在肠上皮化生中,可出现细胞不典型性增生。肠上皮化生可分为完全型(也称为小肠型或I型化生)和不完全型(也称为I型化生)两类。完全型肠化生上皮含有杯状细胞和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PAS 染色吸收上皮细胞刷状缘阳性,免疫组化检测胃黏蛋白包括 MUCI、MUC5AC 和 MUC6 表达减少,表达肠型黏蛋白 MUC2。不完全型化生中又可根据其黏液组化反应,分为胃型(也称IIa 型)和结肠型(也称Ib型)化生。Ia型化生的柱状上皮细胞分泌中性黏液,Ib型化生的柱状上皮细胞分泌硫酸黏液,免疫组化检测同时表达胃黏蛋白与 MUC2。目前多数研究者发现结肠型不完全化生与肠型胃癌的发生关系较密切。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有时还可见假幽门腺化生。
       临床病理联系 本型胃炎由于病变特点主要为胃腺萎缩、壁细胞和主细胞减少或消失,因而胃液分泌也减少,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佳、上腹部不适等症状。A型患者由于壁细胞破坏明显,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吸收障碍,故易发生恶性贫血。萎缩性胃炎伴有不同程度的肠腺化生,在化生过程中,必然伴随局部上皮细胞的不断增生,若出现异型增生,则可能导致癌变。


三、特殊类型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由不同病因引起,种类很多,但临床较少见。本部分仅介绍其中几种。
       1. 慢性肥厚性胃炎  又称巨大肥厚性胃炎、Menetrier 病。原因尚不明了。病变常发生在胃底及胃体部。肉眼观察(胃镜检查)主要有以下特点:①黏膜皱襞粗大加深变宽,呈脑回状;②黏膜皱襞上可见横裂,有多数疣状隆起的小结;③黏膜隆起的顶端常伴有糜烂。镜下,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有时增生的腺体可穿过黏膜肌层。黏膜表面黏液分泌细胞数量增多,分泌增多。黏膜固有层炎细胞浸润不显著。
       2. 化学性胃炎  亦称为化学性胃病、反应性胃炎,其主要因含胆汁、胰酶的十二指肠液长期大量反流入胃(可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此时幽门功能丧失)或长期服用 NSAIDs或其他对胃黏膜损害的物质引起。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胃小凹上皮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较少。
       3.疣状胃炎  原因不明,是一种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肉眼观察(胃镜检查)可见病变处胃黏膜出现许多中心凹陷的疣状突起病灶,镜下可见病灶中心凹陷部胃黏膜上皮变性坏死并脱落,伴有急性炎性渗出物覆盖。

0
上一篇:消化性溃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