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26612903

子宫肿瘤

案例详情

一、子宫内膜腺癌

       子宫内膜腺癌,是来源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多见于绝经期和绝经期后妇女,以55~65岁为发病高峰。近年来由于子宫颈癌发病率降低,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以及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于宫内膜腺癌绝大多数组织学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子宫内膜增生和雌激素长期持续作用有关,肥胖、糖尿病、不孕和吸烟均是其高危因素。近年来接受不孕症治疗的患者呈增加趋势,某些含雌激素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导致年轻患者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病率有所上升。由此导致的子宫内膜样腺癌,部分患者经大剂量高效孕激素内分泌治疗后,可以不同程度地逆转,为此类患者的治疗增加了处理方式;另外有些围绝经期的中老年妇女,不科学地使用雌、孕激素替代疗法或者食用某些含雌激素的保健品,也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率。
       另有部分子宫内膜腺癌发生于绝经后,平均年龄偏大,肿瘤组织形态和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相似,称为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常有肿瘤抑制基因p53突变,P53免疫组化呈弥漫性强阳性。其次为子宫透明细胞癌,二者预后均较子宫内膜样腺癌差。
       病理变化 肉眼观,子宫内膜腺癌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弥漫型表现为子宫内膜弥漫性增厚,表面粗糙不平,常有出血坏死,并不同程度地浸润子宫肌层。局限型多位于子宫底或子宫角,常呈息肉或乳头状生长突向宫腔。如果癌组织小而表浅,可在诊断性刮宫时全部刮出,在切除的子宫内找不到癌组织。
       镜下,根据癌组织内子宫内膜腺体所占的比例和细胞的分化程度,子宫内膜样癌分为高、中、低分化,以高分化腺癌居多。①高分化腺癌:腺体成分所占比例≥95%,腺体排列拥挤、紊乱,细胞轻-中度异型,形态似增生期的子官内膜腺体。②中分化腺癌:腺体成分占50% ~94%,腺体不规则,排列紊乱,细胞向腺腔内生长可形成乳头或筛状结构,并见实性癌灶。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③低分化腺癌:腺体成分所占比例<50%,癌细胞分化差,腺样结构显著减少,多呈实体片状排列,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约1/3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伴有鳞状细胞分化。子宫浆液性癌镜下细胞异型明显,核浆比例显著增大,核染色质丰富。
       扩散 子宫内膜腺癌以直接蔓延为主,预后主要与子宫壁的浸润深度相关。晚期可经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比较少见。
       1. 直接蔓延 向上可达子宫角,相继至输卵管、卵巢和其他盆腔器官;向下至宫颈管和阴道;向外可侵透肌层达浆膜而蔓延至输卵管、卵巢,并可累及腹膜和大网膜。
       2. 淋巴道转移 宫底部的癌多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子宫角部的癌可经圆韧带的淋巴管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累及宫颈管的癌可转移至宫旁、髂内髂外和髂总淋巴结。
       3. 血行转移 晚期可经血道转移至肺、肝及骨骼。
       临床病理联系 早期,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阴道不规则流血,部分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红色。如继发感染则呈脓性,有腥臭味。晚期,癌组织侵犯盆腔神经,可引起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等症状。
       根据癌组织的累及范围,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如下:Ⅰ期,癌组织局限于子宫体;期,癌组织累及子宫颈;期癌组织向子宫外扩散,尚未侵入盆腔外组织;期,癌组织已超出盆腔范围,累及膀胱和直肠黏膜。期患者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接近90%,期降至30% ~50%,晚期患者则低于20%。
      (二)子宫平滑肌肿瘤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如果将微小的平滑肌瘤也计算在内,30岁以上妇女的发病率高达75%。多数肿瘤在绝经期以后可逐渐萎缩。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雌激素可促进其生长。
       病理变化 肉眼观,多数肿瘤发生于子宫肌层,也可位于黏膜下或浆膜下,脱垂于子宫腔或子宫颈口。肌瘤小者仅镜下可见,大者可超过30om。单发或多发,多者达数十个,称多发性子宫肌瘤。肿瘤表面光滑,界清,无包膜。切面灰白,质韧,编织状或旋涡状。有时肿瘤可出现均质的透明、黏液变性或钙化。当肌瘤间质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时,肿瘤局部可发生梗死伴出血,肉眼呈暗红色,称红色变性。
       镜下,瘤细胞与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相似,梭形,束状或旋涡状排列,胞质红染,核星长杆状,两端钝圆,核分裂象少见,缺乏异型性。肿瘤与周围正常平滑肌界限清楚。

      平滑肌瘤极少恶变,多数子宫平滑肌肉瘤从开始即为恶性。如肿瘤组织出现坏死,边界不清,细胞异型,核分裂增多,应考虑为平滑肌肉瘤。

       临床病理联系 最主要的症状是由黏膜下平滑肌瘤引起的出血,或压迫膀胱引起的尿频。血流阻断可引起突发性疼痛。其次,平滑肌瘤可导致自然流产,胎儿先路异常和绝经后流血。
       平滑肌肉瘤切除后有很高的复发倾向,一半以上可通过血流转移到肺、骨、脑等远隔器官,也可在腹腔内播散。

分享到